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有什么?郑州市银屑病研究所专家介绍:中医白疕一病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,在中医古代文献中亦被称为“干癣”、“蛇虱”、“白壳疮”、“风癣”等。
隋·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·卷三十五·干癣候》记载:“干癣但有匡郭,皮枯索痒,搔之白屑出是也,皆由风湿邪气,客于腠理,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。若其风毒气多,湿气少,则风沈入深,故无汁,为干癣也,其中亦生虫。”
唐·王焘《外台秘要·卷三十·干湿癣方》记载:“病源干癣但有匡郭,.....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,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,若其风毒气多,湿气少,则风沉入深,故无汁为干癣,其中生虫。”
宋·徽宗敕编《圣济总录·卷第一百三十七·诸癣》记载:“其病得之风湿客于腠理,搏于气血,气血否涩,久则因风湿而变化生虫,故风多于湿,则为干癣,但有周郭,皮枯瘙痒,搔之白屑起者是也。.....治干癣,一抹散方,天南星、草乌头各一枚生用,右二味,捣为细散,用羊蹄根捣绞自然汁调涂。.....治一切干湿癣,如圣散方,风化石灰半两、铅丹二钱、腻粉一钱、石硫磺半钱,右四味,同研如粉,用生油调,先以布揩破癣涂之。.....治一切干湿癣,胡粉膏方,胡粉二两、水银一分,右二味,和研令匀,以醋调成膏涂之。”
明·李梴《医学入门·外科·遍身部》记载:“疥癣皆血分热燥,以致风毒充于皮肤,浮浅者为疥,深沉者为癣。疥多挾热,癣多挾湿;.....癣则肌肉瘾疹,或圆或斜,或如苔霉走散。风癣即干癣,搔之则有白屑;.....诸风湿虫癣,与疥疮大同。初起有可下者,打脓散去黄连、金银花、穿山甲、芒硝。加赤芍、白芍,水酒各半煎,临熟入大黄,露一宿,五更服;有可汗者,四物汤加荆芥、麻黄各五钱,浮萍一两,葱、豉煎服,取汗。一切癞癣皆效。经久不敢汗下者,只用防风通圣散去硝、黄,加浮萍、皂刺,水煎服。久年不愈,体盛者,兼吞顽癣丸,或古龙虎丹,用何首乌、白芷、苏木等分,入猪油及盐少许浸酒送下。体虚者,不可妄用风药。气虚者,何首乌散、消风散;血燥者,四圣不老丹,或肾气丸,久服自效;有虫者,俱宜间服蜡矾丸。外治:干癣,用狼毒、草乌各二钱半,斑蟊七枚,生为末,津唾调搽。”
清·祁坤《外科大成·卷四·白疕》记载:“白疕,肤如疹疥,色白而痒,搔起白疕,俗呼蛇虱。由风邪克于皮肤,血燥不能荣养所致,宜搜风顺气丸、神应养真丹加白蛇之类。”》》》》》牛皮癣的症状是什么
清·陈士铎《洞天奥旨·卷之九·白壳疮》记载:“白壳疮,生于两手臂居多,或有生于身上者,亦顽癣之类也。.....皆因毛窍受风湿之邪,而皮肤无气血之润,毒乃附之而生癣矣。此等之疮,非一二剂补气补血可以速愈也,故必须外治为妙。.....大约白壳疮俱用顽癣方多效。”
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,古代文献对本病命名较为复杂,对其症状描述亦有差别,但均从不同角度形象的描述了本病。清以前主要将本病归入癣类,自清·祁坤《外科大成》首次提出“白疕”病名之后,“白疕”一名遂被大多数外科医家沿用,可以说在清代时将本病称为“白疕”已在大多数中医外科医家中达成了共识。
在病因病机上,隋唐时期重视外因,以外邪致病论为主,认为是风、寒、湿邪外袭肌表,并与气血相搏所致。明清时期开始重视内因,认为是内因合并外因致病,外因主要是风邪、湿邪、燥邪,内因主要是血分的变化,是由血分燥热、血虚所致,脏腑经络方面,则与脾、肺二经密切相关。在治疗上隋·《诸病源候论》虽对“干癣”的症状及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,但并无治疗方药。唐宋治疗主要是采用外治,所记载的专病专方主要是外治方药。至明清时治疗有了较大的发展,尤其是内治方面,在内治上有了祛风、清热、养血、润燥等治法,并注重分期治疗,初期有汗、下之法,日久有养血润燥之治;在外治上,除以攻毒杀虫药外治外,开始注重温和滋润药物的外用。
手机版网址: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有什么
回复:根据牛皮癣图片可以了解更多有关本病症状的知识,牛皮癣的发病部...【详细】
Copyright ? 郑州市银屑病研究所 版权所有
郑州银屑病医院地址: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227号 预约热线:037155009888
郑州银屑病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